15年老牌律所
每年解答法律問題10000+
處理案件3000+
首頁>職場攻略>正文
律師太少?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律師?
作者:尊而光發布時間:2020-08-31
2019年1月,司法部發布《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綱要(2018-2022年)》,文件中提到——
到2022年,全國律師總數達到62萬人,每萬人擁有律師數達到4.2名。全國律師每年辦理訴訟案件達到800萬件,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的數量達到120萬件,為黨政機關、人民團體、企事業單位擔任法律顧問達到100萬家。律師行業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,占GDP的比例達到0.16%。
2020年6月22日,司法部發布《2019年度律師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》。統計顯示,截至2019年底,全國共有執業律師47.3萬多人,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5萬名律師,增長率達11.8%。2018年、2017年、2016年,全國律師數量分別為42.3萬、36.5萬和32.8萬。按照這個進度,中國律師人數會在2030年到達100萬,十年翻一番。國家很明顯地在推動律師人數的規?;鲩L,律師人數一定會越來越多,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。關于這個現象背后的原因,以及未來的判斷,我有自己的理解。所以今天,圍繞這個話題,我想和你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。從我的角度來看,未來10年,中國律師一定會更快速地規模增長。這已經不僅僅與國家的強力推動有關,也與當前的大環境有關。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:最近問我律師好不好考的人越來越多了。最近隔個一兩周,就會有其他行業的人加我微信,說自己之前是XX公司、XX行業的,或者因為年齡到了,或者因為行業發展不好,想換個工作。考一個法律職業資格證當律師,是他們非常重點考慮的方向。因為經濟發展增速變緩,加上整體國內外政治環境的變動,導致很多從事傳統行業的人員,會更傾向于向律師這樣的服務行業流動——
相對自由、平均收入更高、競爭并沒有那么激烈、過往資源更容易發揮作用、沒有年齡限制(甚至是優勢)……
不論是國家解決就業的角度,還是個體發展的角度,律師作為專業服務行業,都更像是一個很不錯的工種。所以不論什么原因,人數增長已是定局。關鍵是,為什么要這么做?我理解,國家是希望通過開放準入門檻,增加法律行業服務端人數,從而倒逼行業改革。事實上,任何一個行業市場化的典型標志,就是『開放供給』。競爭者涌入,看不見的手就會發揮作用,市場競爭會倒逼行業從粗放作業到精細經營。我們看中國各行各業民營經濟的發展,基本上都是沿著這樣的路徑——幾乎每個行業,都因為開放了準入門檻,最終帶來了更大的市場,以及對應的服務品質和效率的提升。以大家相對更熟悉的出行行業為例——之前出租車行業是個壟斷行業,你想開出租,是有很高的準入門檻的。但隨著像滴滴這樣的公司進入,出行行業通過降低過往壟斷的準入門檻,擴大了司機的人數——你不需要去出租車公司領證,也可以開出租了。事實上,也正因為滴滴這樣一個外來者的加入,整個出行行業的規模、服務品質、效率,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。新東方早期做英語培訓,也是通過自己的培訓,把很多原本并不是教師背景的人培訓成特定領域的專業講師,擴大了服務人數,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規?;l展。在法律行業里,這個被叫做『執業泛化』。理查 · 薩斯金在《明日世界的律師》這本書里,很早就提到過這個觀點。

我自己對于律師人數的增長,一直是持支持態度的。核心原因在于——過去幾年司法部發布的中國律所規模的信息,很明顯地體現出這個特點——中國90%以上的律師事務所,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規模所——整個行業,都還處于某種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』的狀態。而一個行業如果整體上都是松散的話,說明這個行業還處于早期的發展階段。集中度不高,一方面不好管理;另一方面,也很難產生真正的規模效益。這一定不符合發展規律,行業如果要變得更好,就必然會往集中度高的方向發展。在智能手機尚未面世之前,國內的手機品牌多達上百個。那個時候,大家還是靠『渠道』的思維在做生意——只要在線下開個門店,即使規模小一點,也能活得不錯。但放到今天來看,你就會發現國內的手機品牌,主流的就這么幾家了,未來應該還會越來越集中。當年曾經風靡一時的HTC/摩托羅拉/金立,基本已經退出舞臺。不止是手機行業,隨著經濟的發展,各行各行也遵循著馬太效應——強者越強,弱者越弱,那些相對弱勢的企業,會被慢慢蠶食掉,直至退出競爭舞臺。這個規律,也會隨著服務人數的增長,慢慢體現到法律服務行業。也因為這個原因,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律所在推動自己的規?;l展——稍微有遠見一點的律所主任,都意識到了這個大趨勢。精品所得以發展,是因為有獨特紅利,但只有規?;?,才會實現最終的效益。
而在這個大趨勢下,律師獨立執業、個體作戰的狀態會越來越難,會越來越依賴平臺的力量。而這,也給了律所規?;絹碓綇姷膭恿?。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啟發。(轉載自公眾號“春秋呂釋”)
版權?2023 尊而光律師事務所.鄂ICP備11012157號